心房颤动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心电图预测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而言,可供选择的治疗策略有心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两种.尽管在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患者中采取这两种治疗策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当,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节律控制.结构性心脏病及心房颤动本身会导致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炎症改变和淀粉样变性,其中,反过来,导致进行性肌束之间电失偶联和传导异常.对心房颤动患者的直接接触标测研究已经证实这些改变导致传导阻滞发生率增加,独立的心房颤动波数目更多、波长更小.这种心房颤动基质复杂性增强被认为是心房结构性重构后心律失常的稳定性增加的关键机制.因此,用无创性工具来评价心房颤动的复杂性对于更好地识别出那些可以转复窦性心律并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具有很高价值.通过对体表心电图采用先进的分析手段来量化心房颤动基质看来是朝向无创性量化个体心房电学病理学改变程度的一种合理手段.对于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概率小的患者,可能更应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支持下的电转复、消融或采用心率控制策略。以往采用数个临床和超声心动参数来判断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可能性。在每位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除了临床病史外,心电图通常很容易获取。因此,近期出现一些研究利用心电图来预测转复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推出了很多无创性心电图衍生参数。然而,研究测试发现这些无创性心电图参数的预测作用不同。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维持 心电图 节律控制
王立群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1-148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