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无导线起搏

自1958年第一个完全经静脉心内膜永久起搏器植入以来,起搏器已经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手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创新,起搏器已经在导线植入技术、电极寿命以及设备编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心脏起搏器的基本结构设计一直保持相对不变:一个脉冲发生器连接一个或更多的静脉导线.虽然高度可靠,但是常规心脏起搏器同时存在诸多限制.皮下囊袋感染、导线穿孔与脱位、血栓形成、三尖瓣反流、气胸、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中央静脉梗阻等问题临床并不少见.其中导线是起搏系统中最易受损的部件,它们可发生断裂、绝缘缺陷、连接器问题,或感染.无导线起搏器是一种直接把电极整合入脉冲发生器的起搏装置,起搏阴、阳两极位于头尾两端,通过固定装置直接固定于心肌,不需要经静脉植入心内膜导线及外科手术制作囊袋。近年来,无导线心脏起搏技术发展迅速并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其包括两类:①右室无导线起搏系统;②左室超声无导线起搏系统。本文主要介绍前者:右室无导线起搏技术。

心脏起搏器 无导线起搏 临床应用

李世敬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北京

中文

278-282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