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左室自动夺获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临床应用已逾20年,大大改善了合并心脏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是美国、欧洲和中国急慢性心衰指南推荐的治疗手段.但伴随着CRT发生发展的”无反应现象”,一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如何提高CRT疗效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表明,影响CRT疗效的因素诸多,难以用单一的因素来评价,但能否实现有效双室起搏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有效的双室起搏包括至少大于95%的起搏比例和左室有效夺获两个方面的概念,这在房颤患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既往对于起搏比例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有效夺获多仅在体表心电图进行观察,关注度远远不够.左室的有效起搏是保证CRT疗效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各种判定有效夺获的算法不断被开发,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Adaptive CRT的算法可实现动态检测和调整,不但有助于评价左室夺获,还有利于闽值和电池管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左室起搏的自动检测将更为精确,实现个体化和动态化,进一步提高CRT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室起搏 临床疗效

严激 陈康玉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北京

中文

297-303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