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与ICD治疗中右室电极位置的重要性
当前指南推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射血分数(LVEF)降低、宽QRS波、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认为包括患者选择、电极位置,以及术后程控等诸多因素在内均是影响CRT疗效的重要指标.左室电极位置作为影响CRT疗效的重要指标已为大量研究证实,然而右室电极位置对CRT疗效和ICD放电的影响尚无定论.右室非心尖部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对CRT疗效的影响似不明显,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研究开展的非心尖部起搏以间隔部起搏为主,而关于右室流出道和希氏束(His束)起搏对CRT疗效影响的研究较少,而Miranda RI等研究发现CRT右室电极在间隔部、流出道和心尖部起搏的电间距(electrical separation,ES)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不同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右室电极位置 临床疗效
严激 刘志泉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18-323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