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参数优化研究--以塔河八区为例

塔河油田老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历天然水驱、人工水驱开发后期,油水界面不断抬升,开发效果逐步变差.针对构造高部位的”阁楼油”难动用问题,塔河油田开展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先导实验,实验成功后逐步推广,随着注气井次增加,气驱开发效果变差,为达到改善气驱开发效果,笔者通过现场实验总结对注气量、注气速度、拌水速度、焖井时间、开井采液强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注气量设计以剩余油估算及经济效益为依据,采油油藏工程方法;注气速度考虑”气液滑脱”影响,以大于5.8×104m3/d为宜;焖井时间不超过21天为宜;开井后采液强度根据油井具体能量特征动态调整.2015年八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累计实施注气25井次,有效率80%,累计增油6.05×104t,效果显著.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开发 参数优化 增油效果

付栋 开春 刚波 海涛 利清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三厂

国内会议

2016年采油气工程降本增效技术与管理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03-309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