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草昧开初祖,天地崎岖老寓公”--沈光文台湾文学史地位再思考
沈光文创作主题狭窄,多是乡愁与穷困的反映,艺术水平与同期诗人徐孚远、郑经相比,尚有距离.其作品具有—定的史料价值,但是并不突出.至于作品中反映的遗民气节,前期寓居金、厦时反清,入台之后则更多地是对郑经的不满.而备受后人推崇的东吟诗社,”创建者”的冠冕戴在季麒光的头上应该更为合适,沈光文更多地承担的是诗社精神象征的作用.并且随着一年后季麒光的离台也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了,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回响.沈光文身后寂寞,名字与所剩不多的作品静静地躺在地方志中,无人问津.直到清末,出于政治的需要,沈光文才渐成台湾与大陆学者研究的热点.总之,沈光文是台湾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人,但是”台湾文学源头”的冠冕是不恰当的.
清代诗歌 沈光文 台湾文学史 历史地位
翟勇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国内会议
山东泰安
中文
496-512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