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鄱阳湖地区芙蓉-周溪断面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赣北鄱阳湖地区沙山南缘的下蜀土,从北到南尽管颜色上有所加深,但地层性状与沉积学特征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超覆在不同时代、成因的基岩或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遭受侵蚀切割的古地貌之上;结构均为均质、无层理、(棱)块状结构;在山前、山后较厚,山顶与大角度斜坡上较薄;地层厚度从北而南,整体上渐趋变薄.本文对鄱阳湖东北缘近南北向的芙蓉—周溪断面下蜀土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断面上下蜀黄土沿冬季风方向大致呈砂黄土→黄土→粘黄土渐变过渡特征;2)粒度三组分(黏土—粉砂—砂)、粒度参数等均表现为从北而南的系统性渐变特征;3)各粒度参数随距长江的远近,均服从对数函数变化关系.上述特征揭示,研究断面上的下蜀土极有可能为其上风向粗颗粒”沙山”沉积的衍生堆积,二者分属区域风沙—风尘体系的粗、细端元.根据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沉积环境序列.

黄土 粒度特征 古气候环境 沉积学

张彪 刘伟 张智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 江西上饶 334000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 江西宜春 336000

国内会议

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23-31

2014-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