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的身份焦虑及消解之道
目前设置英(外)语专业的高校大致有四类:外国语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和部分理工类院校。要下决心解决英语专业的“落后过剩产能”问题,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应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对现有的高校英语专业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把英语教学资源配置到本校大学英语公共课教育上来,大学英语教学因此师资充裕,从而可以推行“小班化”教学模式。英语专业的教育应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去提倡培养创新能力和复合型人才,没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一句空话,更不必奢谈什么复合型人才了。还要建立科学简练有效的质量管控和考核评估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高等院校 英语专业 教学模式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考核评估体系
张俊萍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318-326
2016-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