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角下退耕还林补偿的农村经济福利效应--基于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实证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响应,导致出现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本文在比较视角下构建退耕地区农村的经济福利函数,用影响农户经济福利的比较因素造成的效用变化率度量福利损失,分析这种收入与满意度背离的内在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采用二步聚类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实证测算退耕地区农村的福利损失.文中考虑的比较因素包括退耕地区农村当前收入水平与过去的收入水平比较(习惯性比较)、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与城市收入水平的比较(城乡比较)和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与非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的比较(乡乡比较).结果表明,和非退耕地区相比,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普遍更低,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习惯性比较促进福利改进,城乡比较和乡乡比较阻碍福利改进,并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农村经济 退耕还林 福利效应 收入水平
石涵予
西安交通大学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19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