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媒体语境下如何用声音打造广播核心竞争力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媒体如何与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共生、创新发展,成为学界业界热议的话题.广播也纷纷开始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探索,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丰富和拓展了传播渠道,在内容生产上也按照新媒体的特点来打造,图文并举、音频视频齐上阵.当广播和广播人渐渐熟悉了新媒体带来的新语境、新生态、新规则、新逻辑之时,也不禁会思考,广播到底能够和新媒体比什么?比时效,比互动,还是比信息量?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广播媒介无论是载体、内容还是形式,都需要发生改进和变化,但这种改进和变化要以不丢失自身的特性和优势为前提.如果媒体融合发展到最后只是沦为一场同质化的竞争,那也就失去了媒体融合真正的意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用声音打造广播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去年11月以来接连推出了《致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印记》)、《我的长江》、《先生》等有着浓郁广播特色、极力挖掘声音之美的广播作品。本文就以这三个特别报道为例,就广播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回归本色做好“声音”,进行探讨。

广播媒介 声音艺术 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语境

陈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内会议

首届“广播媒体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主题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74-179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