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不同施肥下稻田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
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中采取3种不同肥力土壤,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肥力高的土壤其值也高,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等随施肥年限的推移呈增加趋势;在连续不施肥条件下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等随不施肥年限的推移呈降低趋势.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不同肥力土壤的全磷、有效磷、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对施肥措施的响应较为敏感.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农田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双季稻田 土壤肥力 施肥模式 营养元素 基础地力
廖育林 鲁艳红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农业部湖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5;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农业部湖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5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陕西杨凌
中文
537-547
2016-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