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在类芦组织和亚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和毒害效应
通过研究类芦体内Pb在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毒害效应和分布规律,分析类芦对Pb的耐性机制,为了解类芦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耐性机制及逆境生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Pb为目标污染物,胁迫后测定类芦体内(分为根和叶)Pb在各亚细胞组分的含量,并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S)观察Pb在组织和亚细胞的分布以及对其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从组织水平来看,Pb胁迫下组织结构由排列整齐变为不规则,局部出现较大破损而形成一些碎片,并出现晶体堵塞导管的现象;从亚细胞水平来看,类芦根叶细胞均损伤,出现细胞壁模糊、线粒体减少、叶绿体肿胀等现象,在根部Pb主要分布于细胞壁(12.28mg/kg)和以液泡为主的可溶组分(38.82mg/kg),而在叶片中以可溶组分占有比例最大(32.56%),且EDS元素分析也显示细胞内含有大量Pb.这些结果表明,类芦对Pb有一定的吸收富集能力,其可通过改变Pb在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分布来降低其毒害作用,因此类芦对重金属Pb有较强的耐性.
土壤污染 铅元素 类芦 富集能力 毒害效应 耐受性
黄玫英 罗洁文 周垂帆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陕西杨凌
中文
712-723
2016-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