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的土壤指示特征研究
本文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两个剖面在遗物遗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遗存方面的差别,从而获取古人类文化遗迹的土壤指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剖面中出现陶片、石器、灰坑、灰烬层等文化层;通体粒度组成偏砂,在灰烬层砂粒含量达到最大;磁化率(xlf)高于自然剖面,且出现异常峰值,频率磁化率(xfd)略低于自然剖面;a*、b*、L*低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均出现最小值;各矿质元素变化幅度大于自然剖面,但含量几乎相近,脱硅富铝化程度较弱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中,CaO、MnO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文化层中,除SiO2几乎无变化外,其余氧化物出现最大值或波峰;容重平均值小于自然剖面,并在文化层出现最小值;全磷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和最大值;禾本科Gramineae和藜科Artemisia平均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存在驯化的粟、黍、水稻植硅体;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较自然剖面偏正,指示剖面植物类型以C3为主;炭屑平均含量大约为自然剖面的4倍.
古人类文化遗址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遗存
查理思 吴克宁 梁思源 魏洪斌 李晨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陕西杨凌
中文
895-911
2016-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