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碳效应研究
伴随快速城市化,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类型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其碳效应发生相应变化.基于四期IM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数据、MODIS13Q1数据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改进的CASA和灰色关联度等模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源和碳汇的响应.研究表明:①2000-2012年,建设用地碳排放量远大于农用地的碳汇水平,且碳排放量持续增加,碳汇量明显下降.碳汇总量由53.54×104t减少至37.46×104t,共下降了30.02%;而碳排放量由1373.93×104t增加至3966.88×104t.共增长1.89倍,其中80%的碳排放量来自于能源消费碳排放,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例不足5%.②建设用地的扩张规模及用地来源不同,地块的碳汇损失具有较大差异性.建议当建设用地扩张规模较小时选择占用非基本农田范围内的耕地及水域;当扩建规模大、集中连片时选择占用草地,尽量不占用碳汇功能最强的林地.③碳汇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及土地城市化的共同作用,而碳排放的变化受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三个方面的共同影响.
城市化进程 土地利用 碳汇 碳排放
徐茜 董玉祥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土地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
沈阳
中文
359-369
2016-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