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以石羊河流域为典型区,利用1987年、1994年、2000年、2006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计算流域植被覆盖度,并结合人机交互解译得到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剖面叠置法等方法研究5个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已取得初步恢复,2000年之前植被退化面积较大,在此之后植被覆盖逐步恢复,至2014年全流域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已提升并超过1987年的水平.(2)植被覆盖度与土地类型的关系密切,在S-N方向上沿着剖面线方向,距离由近及远,研究区植被覆盖也经历了从下降到恢复稳定,再到上升的过程.而在W-E方向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波动性明显大于S-N方向,5个不同时期的值亦有交叉变化,无规律可遁.(3)耕地内部转好、林地内部转好和草地内部转好均有利于植被恢复,它们对植被覆盖度均值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林地内部转好>草地内部转好>耕地内部转好,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之间转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转林地>耕地转草地>草地转林地,表明积极优化土地利用类型结构,通过人为干预是促进植被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土地利用变化 植被覆盖度 时空响应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魏伟 颉斌斌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兰州730070

国内会议

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

沈阳

中文

493-504

2016-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