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分配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择业转变,1999年后全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迅速增加,促使学界、政府和高校把关注投向了大学生是否顺利就业或者就业率高低上,而对大学毕业生在顺利就业的前提下,如何调整他们的就业导向和结构,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却重视不够,研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更多兼顾就业质量的公共就业政策的出台.本文将在多个高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就业工资水平、就业单位类型和主观满意度方面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搭建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主要解释变量的理论框架,分析这些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作用方向、程度和机制,以期对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路和举措有所借鉴.

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工资水平 单位类型 主观满意度

石红梅 丁煜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人口学会2016年会

厦门

中文

254-264

2016-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