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查数据看我国婚姻挤压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生育率逐渐下降,缩小的生育空间和传统文化中强烈的男孩偏好使得人口出生性别比日渐上升,到2010年时我国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8.过高的出生性别比产生了诸多人口、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对其形成机制和后果的广泛关注.在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研究中,因出生性别比偏高而引起的婚姻挤压(Marriage Squeeze)是学者们较为重视的研究领域.婚姻挤压的测量与分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文利用按龄婚姻性别比、基于调和平均假设的婚姻挤压指数及其因素分解来研究我国近年普查数据中的婚姻挤压状况,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性别年龄结构因素和婚配模式等非人口因素在婚姻市场上的重要作用,性别年龄结构因素是婚姻市场自组织自调解的自然机制,而婚配模式等非人口因素则是婚姻市场的社会经济机制,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衡形成了婚姻市场的制衡机制。从人口变动的角度看,未来中国生育率将趋于稳定,人口出生性别比也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这种变动将会利于婚姻市场的男性婚姻挤压得到缓解,使得婚姻市场趋于稳定和平衡,另外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也给婚姻市场注入了活力,扩宽了人们的择偶空间。但是婚姻市场的自我调节过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有适当地借助社会经济手段来介入,才会使得婚姻市场发展更为均衡。如我国现在出生性别比仍处于偏高的状态,如若不借助一些政策来调节人们过高的男性偏好,势必使得未来婚姻市场上的男性婚姻挤压持续偏高。因此这两种调节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两者都健康发展,我国婚姻市场才能够健康发展。
婚姻挤压 按龄婚姻性别比 市场调节 政策调节
周宇香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480-492
2016-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