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防治文化培育问题
文章介绍了意识、知识、认识、方法和文化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作者把地质灾害防治文化缺失归纳为”前兆明显,视而不见””心存侥幸,漠视预警””主观蛮干,自造灾患””视野局限,只顾当前”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五种类型.针对地质灾害防治文化缺失问题,初步阐述了其培育的基本内容和策略,认为培育防灾减灾文化既需要公民社会的自我努力,也需要”专门家”和”博识家”的融合指导.以知识、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防灾减灾文化的养成是可以自救,也是可以救人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就是强调正确认知自我、认知他人和认知环境,才能言行适度。“毋恃其不来,恃己有所备”强调了对突发事件积极防范的重要性。锲而不舍地培育公民社会的防灾减灾文化,并使之成为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组成部分,大灾大难降临时,就能做到处变不惊,有效应对,减轻灾害,消除隐患。
地质灾害防治 防灾减灾文化 公民社会
刘传正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31-341
2016-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