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赤霉病在中国呈加重发生趋势,近五年年均发病面积超过8000万亩(15亩=1hm2.全书同),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5%,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同时,病菌产生的DON等真菌毒素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因此,探索DON毒素合成及调控机理,研发毒素防控技术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外对DON毒素合成和调控做了大量研究,基本明确了DON毒素合成途径,发现病菌、寄主以及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能显著调控DON毒素的合成。研究表明:多种细胞骨架蛋白参与调控病菌DON的生物合成。②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调控病菌H3K4甲基化进而影响DON毒素合成.③响应光信号的VeA复合体在DON毒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④病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位于病菌细胞膜上的FgShol蛋白能够感知寄主信号分子,通过Ste50-Stell-Ste7复合体调控DON毒素合成和病菌致病性。此外,寄主受侵染后死产生的活性氧(ROS)也能刺激病菌DON毒素合成。有趣的是,发现新型氰烯菌醋通过抑制病菌肌球蛋白MyosinⅠ的活性,进而抑制毒素合成小体形成和DON毒素合成;生防菌代谢产物吩嗦-1-甲酞胺对DON毒素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为构建“化学-生物-生态”协调作用防治赤霉病及其毒素提供技术支撑。
小麦 赤霉病菌 真菌毒素 调控机制
陈云 马忠华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7-7
2016-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