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介体昆虫对虫传植物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近年来,通过建立RSV-灰飞虱-水稻互作体系,对RSV的传播及致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进展如下:建立并完善了RSV-灰飞虱-水稻跨三界互作模型;创建了微量机械注射水稻的接种平台;明确了植物源、昆虫源RSV的异质性,以及昆虫体内病毒的组织特异性;揭示了灰飞虱的消化道和唾液腺对病毒的分子响应机制。进而提出了“介体昆虫是持久增殖型病毒致病性获得的关键”这一理论,为解析RSV,乃至其他虫传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扎实基础。

植物病毒 介体昆虫 传播过程 致病性

赵婉 崔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75-76

2016-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