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对草甘膦抗性机制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内吸传导、灭生性除草剂,是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简便高效的除草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抗草甘膦杂草不断产生与发展,截至2016年10月,全球共发现36种抗草甘膦杂草.抗草甘膦杂草的出现与发展严重威胁到草甘膦的使用和农业生产,其抗性形成机制已成为杂草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针对杂草抗草甘麟机制的研究可分为靶标抗性和非靶标抗性两方面:①靶标抗性机制,主要包括EPSPS基因编码氨基酸(如102位和106位)发生改变致使靶标酶与草甘麟的结合能力降低、EPSPS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植物体内产生过量的EPSPS酶能缓解草甘麟对其限制;②非靶标抗性机制,主要包括减少草甘麟向分生组织或生长点输导或积累将草甘麟隔离在液泡中使其不发挥作用。
杂草学 抗草甘膦机理 靶标抗性 非靶标抗性
黄兆峰 黄红娟 魏守辉 陈景超 张朝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32-132
2016-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