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基因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
目前转基因科普的主要生力军是政府管理部门和转基因科学家,研发者和企业参与较少。从长远来看,转基因科普应形成以生产者、管理者和第三方组成的科普“三角”,生产者从具体产品出发,在应用方面进行引导,管理者从政策战略角度出发,把握产业应用方向,第三方从科学公正的角度出发,理性科学地引导公众对待转基因。针对不同的人群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对政府工作人员,要讲“政治”,从战略高度来科普转基因的重大意义,对国家提升竞争力的作用;对科学群体要讲“哲学”,转基因安全及应用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问题,科学辩证地看待其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对消费者讲“效益”,要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讲转基因新技术给带来的好处。目前转基因科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转基因的基础知识,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基本都是宏观的,一种技术的推广总是和一种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更形象直观。可以考虑增加具体的“事”—转基因产品、具体的“人”—转基因的研发者。长期以来,把大众对转基因的反对一味理解为其科学素养不够,习惯了从上到下说教式的科普,极易引起反感。应该怀着敬畏消费者的心态,关注其关切,将其转化为产品改进的动力和方向,满足其不同的需求和关切。
转基因 科普工作 贯通交流机制
谢家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100193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00-200
2016-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