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年龄雄性布氏田鼠对种群增长的繁殖贡献

本研究在大型生态围栏中利用个体标记开展季节追踪、微卫星标记技术进行亲缘关系鉴定、粪便激素水平进行繁殖状态季节监测,以明确新生鼠的来源,从而分析越冬鼠和新生鼠的繁殖贡献。结果表明,在围栏条件下越冬雄鼠和雌鼠是种群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可以达到100%和86.89%;这说明在围栏条件下当越冬鼠存在时新生雄鼠不参与繁殖,只有少量新生雌鼠参与繁殖。同时,在整个繁殖季节(5-8月),越冬雄鼠的平均体重和皋酮水平远高于新生雄鼠,且较高的攀酮水平可以保持至繁殖期结束(8月中旬),只有极少量新生鼠的翠酮水平可以达到越冬雄鼠水平;这说明越冬雄鼠保持着更高的繁殖活性,而少量新生鼠试图发育性腺以参与繁殖过程,但可能受到越冬雄鼠优势社会地位和季节变化的双重抑制而不能实现。这些结果表明,在围栏状态下越冬鼠是布氏田鼠种群繁殖期快速增长的繁殖主力,新生鼠贡献很小;但是,自然状态下越冬鼠繁殖后死亡率快速提高和新生鼠的扩散,可能会提高新生鼠的繁殖贡献,这也可能是其在数量暴发年份种群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雄性布氏田鼠 种群增长 繁殖活性 年龄差异

陈燕 王大伟 李宁 胡祥发 任飞 郝伟丽 宋英 刘晓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357-357

2016-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