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昆仑团结峰蛇绿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团结峰蛇绿混杂岩为本次工作的重要发现,尽管构造混杂岩支离破碎,但仍可拼凑相对完整的蛇绿混杂岩层序。蛇绿混杂岩层序上反映除底部岩石单元不发育,其他岩石类型均较为发育,这可能是因为后期构造的强烈肢解或隐含在造山带的其他地段而未被发现,或为上覆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所掩盖。如果排除这些原因,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区内蛇绿混杂岩形成的初始洋壳的陆内裂谷是有限的,这一点已被发育其中的E-MORE岩片确认。基性岩、基性熔岩的错石U-Pb年龄为229-254Ma,放射虫硅质岩中含典型的中三叠世安尼期放射虫动物群川,综合认为蛇绿岩形成时间为晚二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晚期。区域资料表明,西金乌兰蛇绿混杂岩带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延伸至拉竹龙附近,被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左行错移后走向不明,带内以发育晚古生代一三叠纪蛇绿混杂岩为其主要特征,其上被上三叠统不整合覆盖。团结峰蛇绿混杂岩的物质组成、时代可与西金乌兰蛇绿混杂岩带进行对比,走向上可能与西金乌兰蛇绿混杂岩带相连。

蛇绿混杂岩 成岩机制 地质构造

魏永峰 赵志强 林美英 冯邦国 罗巍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

国内会议

资源环境与地学空间信息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13-15

2016-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