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台寺铀矿床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
花台寺铀矿床位于南江县北极乡,它是四川盆地探明时间最晚,控制储量最大,铀矿化特征最具代表性的砂岩型铀矿床,本文主要对花台寺铀矿床的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含矿层由砂岩和泥岩组合成粒度下粗上细的正向半韵律二元结构,表明属于河流相沉积,含铀砂体上覆下伏均为泥岩,存在泥-砂-泥结构。含铀砂体高砂地比及顶层沉积不发育表明该矿床属于辫状河相沉积。铀矿体受控于古河道侵蚀而成的冲刷凹槽内,厚大矿体往往分布于下切深、规模大的凹槽内。古河道加深、扩宽、拐弯、汇流、分支等水动力变异部位,成为最有利的成矿空间。含矿主岩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辫状河相底层沉积的粗碎屑岩,顶层沉积未见铀矿化。岩性组合复杂,沉积构造发育,有机质含量丰富,粒度粗,原始孔隙发育的砂体对铀成矿有利。
铀矿床 矿化特征 成矿模式 河流相沉积
莫帮洪 刘志鹏 肖柯相 韩文文 季洪伟 邓祖林 张亮
核工业二八○研究所地质勘查中心,广汉618300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83-85
2016-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