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矿区Ⅱ号矿体矿石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雄村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荣马乡境内,处于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南缘,其南侧紧邻日喀则弧前盆地.目前已在矿区发现Ⅰ号、Ⅱ号和Ⅲ号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金矿体,其中Ⅱ号矿体探获金属资源量Cu(134万t), Au(76.34t)和Ag(193.78t) ,矿体呈北西-南东向、倾向北西,发育钠化-钙化、钾硅酸岩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等斑岩型矿床的典型围岩蚀变。镜下观察矿石组构发现,矿石中原生的黄铜矿粒度小,且分布不均,金属矿物分离较难。黄铁矿是Ⅱ号矿体矿石中含量较多的金属矿物,镜下一般呈自形、半自形,说明矿床形成时黄铁矿的结晶环境较好。通过对矿石化学成分的研究发现,Ⅱ号矿体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有用元素为Au和Ag,伴生有害元素含量低,查明伴生的有用元素和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情况,有利于对其综合开发和利用。

铜金矿 围岩蚀变 结晶环境 化学成分

崔志伟 尹青 孙渺 郎兴海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资源环境与地学空间信息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121-123

2016-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