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学子记忆》创作浅谈

随着近年来轨道交通空间艺术品的发展,针对公共艺术和轨道交通空间场所关系的探索已经十分必要,这是轨道交通空间艺术品中界定浮雕、壁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同公共艺术之间区别的关键所在.在北京地铁十五号线二期清华东路站公共艺术品《学子记忆》的创作中,将公共生活空间和公共艺术创作理念结合在一起,旨在凝聚区域人文共识,从历史、文化、社区、人群等角度探索当地的文脉特色,获得该公共艺术创作的在地素材,研究场所精神同地域文脉的同音共律,从而促进了公众对该地域的认同,最终使得作品深入公众记忆的情感核心.
轨道交通空间 建筑设计 公共艺术 场所精神
魏鑫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31-35
2016-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