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舟山群岛渔事节庆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研究

集”海天佛国”,”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沙雕故乡”等多重旅游形象于一身,舟山群岛充分地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招徕大量的长江三角洲客源,佛教文化和海鲜美食文化成为舟山群岛旅游业发展的招牌,在这一大背景下,由潮汛和鱼汛发展形成的渔事节庆文化遗产濒临消失.以”赶海节”,”浴海节”,”开洋节”和”谢洋节”等为代表的渔事节庆活动,缺乏显著的利益增值功能,它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渔事节庆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议重新定位客源市场,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合理统筹节庆活动的举办时间,完善节庆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从重视传承人培养,重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静态保护两种途径进行保护,并主张借助中国海洋文化节,央视,人民日报等传播途径提高舟山群岛渔事节庆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利用普陀山佛教文化,沈家门海鲜美食文化的游客招徕能力拓展客源市场,对舟山群岛渔事节庆文化遗产实行活态化保护。

渔事节庆活动 文化遗产 活态化保护

汪为祥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国内会议

第二届海洋文化经济论坛

浙江宁波

中文

197-204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