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开发活动影响下的象山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分析人类开发活动影响下的港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对维护海岸带生态环境稳定性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丰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海岸带典型案例.以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借助GIS分析手段,探讨了1985-2015年象山港流域人类开发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0年来,象山港流域以农田和森林生态类型为主,裸地面积最小,但城市是影响流域生态类型分布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增加促使近海及浅海非海洋环境扩大,尤其使颜公河和松岱溪流域中下游区域生态类型改变明显.(2)研究期内,象山港流域生态类型面积结构演化趋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除湿地外)呈正相关性,并且各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速度在逐渐减缓.(3)总体来看,生态价值呈近海低内陆高的空间特征,说明生态价值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同时交通轴线、农耕等人类活动生态干扰因子诱导生态类型转变也会影响生态价值分布.(4)象山港流域ESV空间负相关性较高,ESV较高和较低区域分别出现空间集聚特征.就变化趋势而言,空间集聚随时间序列推移而不断增强,主要是因为研究区城镇化过程推进较快人类开发活动强度提升的联动效应引起.从整体来看,裘村溪、松岱溪流域地区持续成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高-高值集聚区,而低-低值集聚区则主要集中在象山港湾内底部.
海岸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类开发活动
刘永超 李加林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315211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315211;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宁波315211
国内会议
浙江宁波
中文
380-396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