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靶向与免疫治疗:艰难前行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1年我国食管癌的年发病率为21.62/10万,居恶性肿瘤第六位;年死亡率为16.25/10万,居第四位.2016年美国癌症流行病学资料估计美国食管癌新发病例16910例,死亡15690例.因早期症状隐匿,不少食管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属疾病中晚期,无根治性手术机会.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目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最佳的新辅助放化疗方案及最适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仍存在争议.尽管化疗是晚期食管癌最常用的治疗措施,因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依据,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治疗规范.总体而言,食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仅约10%.本文就近年来针对食管癌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不同,大致可以将食管癌靶向药物分为EGFR抑制剂、HER2抑制剂、VEGFR抑制剂、c-MET抑制剂、COX-2抑制剂、PI3K/Akt/mTOR抑制剂等。目前免疫治疗治疗热点主要集中在了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中。针对食管癌的靶向药物多处于Ⅱ/Ⅲ期临床研究,仅曲妥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表现出了生存上的优势;基于驱动基因或分子标志物的精准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迄今在食管鳞癌中仍未找到理想的靶标,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中的初步疗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进一步了解食管癌的免疫机制,选择合理的标志物来甄别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同时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中的疗效。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食管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才刚刚起步,在摸索中艰难前行。
食管癌 靶向治疗 药物选择 免疫治疗
缪璐璐 范云 毛伟敏
浙江省肿瘤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7-122
201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