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舟双楫》中的王羲之形象探析
清代中期以后,碑学体系经阮元的倡导与包世臣的推动在清代中后期很快风靡拓展,而至康有为将碑学的发展推至顶峰.然在革新求变的社会背景下,书坛充斥着”尊碑贬帖”的风气.通过探索《广艺舟双楫》中对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脉艺术形象的多种叙述及阐释,并兼顾其他碑学理论家的相关立场,把王羲之形象的变化概括为从”帖学祖师”到”碑学傀儡”;从”丰强秾丽”到”无复古意”;从”绝于人目”到”借古开今”.尽管在时代的作用下碑学理论家对王羲之的态度多少存在偏颇、妥协之辞——用碑派的眼光把王羲之溯源汉魏,或从”碑眼看帖”的角度来对王羲之的作品进行重新诠释……但这些对王羲之艺术形象的叙述和阐释都基本上对”二王”及其一脉书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肯定,其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借王羲之大兴碑学,从而达到在文化层面上”革新求变”的目的.
碑学 王羲之 艺术形象 《广艺舟双楫》
吴天泽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82-395
2016-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