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CO2-原油体系黏度预测模型
针对LBC(Lohrenz-Bray-Clark)、CS(Pedersen)及PR(Peng-Robinson)黏度预测模型预测CO2—原油黏度精度及计算复杂性不同等问题,考虑温度、压力和组分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黏度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CO2—原油体系黏度预测的新模型.将模型中的无量纲量由常量改进为与体系温度相关联的函数形式,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引入二元相互作用因子和CO2有效摩尔分数,修正了用于CO2—原油体系混合体系计算时的黏度混合法则.采用油田现场油样的实测气相和液相组分数据,在油藏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模型改进前后计算黏度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黏度预测模型不仅计算简便,而且精度显著提高,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油藏开采 二氧化碳原油体系 黏度预测 PR状态方程 黏度混合法则
廉黎明 秦积舜 马德胜 杨思玉 杨永智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技术研发(实验)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采收率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7-47
2016-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