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水动力学原理的水体水质改善技术初步研究

以西安护城河为例,分析了河道型景观水体被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水动力学原理的一种新型水质保持和改善技术——缓蓄快放法,介绍了缓蓄快放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增加溶解氧、提高流速、缩短水体滞留时间3个方面论证缓蓄快放系统的可行性.同时进行河道物理模型试验,模拟结果显示:距河道进水口4.2m处建立缓蓄快放系统后,下游4.7m处断面最大流速较不设闸门的原河道增大了2.37倍,10.2m处断面增大了1.53倍.放大至护城河原型后,距进水口2500m范围内下游各断面平均最大流速均达到0.7m/s以上,实际调查到目前护城河入流平均流速仅有0.3m/s,证实缓蓄快放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断面平均流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水质的改善奠定理论基础.

河道型景观水体 污染治理 水动力学 缓蓄快放法 水质标准

胡晖 张建丰 刘武刚 张仪轩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安 710048

国内会议

2016中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高峰论坛

广州

中文

74-79

2016-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