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地区一次连续大雾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利用NCEP1°×1°格点资料以及每日报文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5年12月23日至26日三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及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三次大雾过程均是由弱冷空气的影响而形成,但三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各不同;北京及其上游地区自地面至850hPa弱辐散区的建立,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大雾形成时900hPa以下风速不大于3m/s,且风速垂直切变较小,近地面处于动力稳定状态;三次大雾过程中清晨前后北京地区该层的气温均维持在0℃以上,并在930~980hPa出现了温度梯度的正值区,逆温层建立;大雾天气出现时地面相对湿度均达到90%以上,与大雾出现时间相吻合,对大雾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大雾天气过程 环流形势 演变特征 动力条件 水汽条件

刘家峻

61741部队,北京100094

国内会议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2-27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