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12·6·25”暴雨的成因分析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DAS资料和HYSPLIT模式气团后向轨迹追踪模式,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2年6月25--28日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地面气旋、暖锋、低空切变线、天气尺度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东移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是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主要原因.(2)暴雨过程开始前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双层湿暖盖.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机制主要与中低层增湿和高层变干的湿度差动平流有关,而温度差动平流作用微弱,中低层增湿和高层变干的不稳定层结与中低层、高层风向关系密切.(3)降水前36小时内,单站V-3θ图中θ曲线总体向右倾斜,中、低层向左倾,中、高层的3条θ曲线趋于一致或重合;对流层中、低层θsed,θ*曲线左倾并准平行,与T轴成钝角,且θsed与θ*线距离15K左右,3条θ曲线同时向左折拐,折拐高度不断提高,大约提至500hPa高度处,预示该站将有暴雨发生.(4)暴雨过程中,巴彦淖尔市始终有充足、稳定的水汽输送和较强的水汽辐合.中低层输送通道为此次暴雨过程带来充沛的水汽,分别来自黄海、日本海、阿拉伯海、黑海、青海湖、新疆境内和南海水汽的转向输送以及局地水汽输送;高层通道主要来源于偏西及西北路径冷空气.
暴雨天气过程 形成机制 环流形势 大气层结特征
孙令东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气象局,临河015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8-96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