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吉林典型短时暴雨的天气特征和触发条件探讨

利用2010-2014年逐时加密雨量资料,对25例短时暴雨天气过程从降水特征、大尺度环流特征以及中尺度触发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时暴雨多以单站或局地暴雨的形式出现,明显的短时暴雨出现的概率较小,并且随降水站数的增加,其比例减少.短时暴雨可根据500hPa形势分为:大陆高压型前部短波槽型、副高后部西风槽型、冷涡型和减弱的台风型四类;短时暴雨过程在高层均存在高空辐散,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分流辐散,二是高空急流人口区辐散;短时暴雨在低空均伴有低空急流,急流强度以副高后部西风槽型最强,短时暴雨均产生于冷切变前部或暖切变后部;中层的干冷空气为短时暴雨的发生提供触发条件,低层的辐合和急流提供水汽和水汽的强辐合条件;近地层因为大尺度环境场的不同而倾向于产生不同的触发条件,大陆高压前部短波槽型的短时暴雨的抬升条件多为干线;而副高型后部槽型短时暴雨的触发条件以近地面辐合线为主.

短时暴雨 天气过程 降水特征 大气环流 触发条件

云天 杨雪艳

吉林省气象台,长春130062

国内会议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17-124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