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盆地一次极端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利用多元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4月4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极端大风天气过程.分析指出,高空冷平流、地面冷空气和前期高温是本次大风天气发生的背景条件.盆地不同位置环境场特征差异导致产生的大风性质有差异.盆地西部能量弱、层结稳定、气柱含水量低,由冷暖空气气压梯度差形成梯度大风,速度图上表现为雷达站附近低仰角径向速度大值区,高仰角牛眼特征.中东部能量升高,气层不稳定,整层水汽含量高于西部,由地面冷空气和高空冷平流触发形成雷暴大风.盆地东北部存在中空干层、大的温度直减率及高低空急流耦合区,为飑线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飑线上的中气旋环流、前侧人流和后侧人流的相互作用形成弓形回波,弓形回波具有比普通雷暴更高的反射率强度、液态含水量及典型的雹暴结构.弓形回波中高反射率因子的连续下落使下沉气流增强,给地面带来下击暴流风害,降水物的拖曳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大风强度.

极端大风天气过程 环境场特征 演变趋势 反射率因子

康岚 师锐 肖递祥

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国内会议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44-252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