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湖南三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利用湖南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2月6-18日湖南出现的三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并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三次过程的微物理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南支槽、高低空急流、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三次雨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三次过程强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急流和冷空气的强度、位置以及锋区的强度;三次过程期间,孟加拉湾上空有三次正涡度平流东传,并对应500hPa南支波动不断有正涡度东移,具有较好的动力条件;从热力条件上看,第一次和第三次过程均存在等θe线密集区,雨雪较强,第二次过程等θe线较稀疏,雨雪相对较弱;从水汽条件看,南方三次水汽辐合加强的过程时间与三次雨雪天气过程的起止时间一致,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水汽辐合较强,第二次则相对较弱,且位置偏南;对三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显示,第一次过程中的冻雨过程属于液态暖雨机制,但高层云水含量不足,造成地面冻雨强度不是很大,第二次过程整层温度低于0℃,是造成湖南地区均为降雪的主要原因,第三次过程冰相粒子发展的高度最高,配合整层温度均以0℃,造成地面均以降雪粒子形态出现.

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时空变化特征 形成机制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许霖 杨云芸 姚蓉 彭雯 朱歆炜

湖南省气象台,长沙410118 湖南省气象局,长沙410118

国内会议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344-349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