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ECMWF集合预报资料对一次暴雨过程的释用分析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以及ECMWF的集合预报资料对2015年8月16-18日出现在四川盆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及预报释用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在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引导下,配合巴湖及贝湖之间的冷槽东移带来的弱冷空气在盆地上空缓慢移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出现在700hPa低涡对称轴东侧,该处的西南急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潜在的不稳定能量;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的变化是影响低涡发展和移动的主要因子,低涡沿所在层涡度平流增大区域和暖平流增大区移动;干空气从中层侵入低涡,促进上冷下暖不稳定层结的产生和发展,为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能量和触发条件,滇东北、广西、贵州一带的偏南风气流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盆地输送是最大降水出现在盆地中部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对以上诊断物理量的集合预报预报场分析,发现集合预报资料在暴雨预报业务工作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盆地上空的相对湿度的集合预报平均值和中位数中低层都在80%以上时为盆地内出现强降水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而CAPE值≥500J/kg的概率大值区对暴雨的强降雨中心的判定有很好的指示意义,700hPa和850hPa的>12m/s的50%概率预报区的位置变化,对于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区域的变化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同时EC集合预报的降水极端指数对强降水开始持续时间、落区、强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而地面10m平均极端指数对系统性降水开始后,其他容易忽视的灾害性天气种类有很好的预报指示意义.EC集合预报产品在暴雨预报中的运用,使预报员对于造成暴雨发生发展系统的变化有更细致全面的分析,可防止或减少预报员漏分析资料,提高了预报员对预报产品的应用能力.

暴雨过程 环流形势 水汽输送 不稳定能量 集合预报

陈朝平 王佳津 王灿伟 龙柯吉

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1

国内会议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350-359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