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1942-1945年中美电影交流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以金陵大学《影音》杂志为实证研究

1942-1945年中美电影交流的频繁与互动是中美政治关系友好密切的直接产物.研究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电影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极具价值.其特殊性在于:战争因素直接导致了政治关系变迁及电影交流状态变迁,具体表现为:中美电影交流从相对自发、单向的美方倾销状态向双方政府介入、有计划、有目的的双向交流与合作状态转变;大量的纪实片而不是商业剧情片成为双方电影界主导性的拍摄与交流内容.其普遍性在于:该时段开启了纪实电影创作的新一轮繁盛,为战后发展非商业化纪录电影、教育电影奠定了良好基础;战时中美电影交流发展的个案历程还揭示了电影媒介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内凝聚人心方面的巨大价值与功用,同时也彰显了它是继政治、经济、军事途径之外的最重要的外交手段和途径之一.也正因此,二战后欧美知识分子关于电影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论断和反思才显得恰逢其时,振聋发聩.

电影事业 对外交流 中国 美国

曹小晶 赵立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2015中国影视艺术高层论坛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

吉林

中文

511-518

2015-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