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天桥地区榴辉岩变质P-T轨迹
长期以来大别造山带—直为世人所关注,是透视陆壳俯冲折返的最佳天然实验场所.然而,对于该造山带腹地的变质岩石学的研究一直较为缺乏,制约了人们对大别造山带精细结构框架和演化过程的充分解读.为此,本研究对大别造山带腹地——天桥地区的榴辉岩展开了进行的变质岩石学研究,通过细致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热力学评价,较为确切地构建了该地区的P-T轨迹.研究显示天桥地区的榴辉岩经历了3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①(T)=454±30℃和(P)=1.14±0.06(GPa)→②(T)=605±15℃和(P)=2.26±0.16(GPa)→③(T)=649±26℃和(P)=0.62±0.06(GPa),展现了一个顺时针的P-T轨迹.其中①→②代表了一个相对缓慢的俯中过程,②→③表现了一个近等温降压的过程,暗示了板块快速抬升的构造热事件.同时,峰期变质条件的标定,表明天桥地区属于低温高压榴辉岩,建议先前确定的超高压单元应进一步细致划分.
大别造山带 构造演化 榴辉岩 变质岩石学
王春荣 周甜 石永红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51-59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