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治未病学术经验概述
中医儿科学发展至今,对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与认识日益深入.但对于儿童治未病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上,往往被当代的学者所忽视.纵观医籍,历代医家从育胎、护胎、产胎、疾病预防、病后护理等多方面,对儿童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论述.然而儿童治未病思想仅散见于各医家著作之中,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儿童中医治未病体系.本文为此对著名儿科典籍中与治未病有关的论述进行整理. 通过对儿童中医思想的简单梳理发现历代医家在育儿、防病、疾病护理上在以下几方面有着共同点。(1)注重脾胃,饮食有节。(2)注重运动,摒弃溺爱。(3)慎用医药。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着显著区别,小儿的生长发育与摄入的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应该重视保护小儿脾胃功能。一方面脾胃功能正常,使气血生化有源,可以促进儿童发育;另一方面脾胃功能正常,可使卫气强盛,抵御病邪。 几千年前的人们就认识到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顺应自然,不应过多的溺爱。适当让儿童与外界自然环境接触可增强抵抗力,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如果家长对儿童过于娇惯溺爱,如任其饮食不节满足小儿的口腹之欲,长此以往不仅会耗伤脾胃影响生长,也会变生他病。 小儿出现疾病征兆时,应慎用药物,在疾病初期或有患病症状之时,可通过适当的饮食调护和一些中医技术如小儿推拿、艾灸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充分发挥了治未病的相关措施在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上的有效性和可及性,体现了小儿治未病简便廉验的特点。
儿科 治未病思想 中医典籍
刘浩 张文旭 段红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10248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100029
国内会议
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51-154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