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巨型断裂,目前关于郯庐断裂的几个关键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一是郯庐断裂的长度;二是郯庐断裂的走滑距离和走滑深度;三是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活动时间;四是郯庐断裂与胶东金矿的关系.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结合近期郯庐断裂带区域高精度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和地质测年资料,通过大地构造演化史恢复说明,郯庐断裂的雏形出现在中生代的中央造山带东段,走滑开始于新生代初期,大规模平移走滑发生在45~24 Ma,并持续活动至今.郯庐断裂总体左行走滑量约为760 km,总长度约为3 000 km.对于胶东金矿,郯庐断裂主要是一个改造断裂.郯庐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与中新生代欧亚板块东缘的构造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动力演化及成矿过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郯庐断裂带 走滑活动时间 走滑距离 地震勘探 构造演化 成矿过程
梁光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河南焦作
中文
543-558
2018-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