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剂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壤旱地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壤旱地肥力低下,生产力不高等突出问题.基于江西进贤的野外红壤旱地定位试验,试验设置9个处理,即CK、C0Ca1、C0Ca2、C1Ca0、C2Ca0、C1Ca1、C1Ca2、C2Ca1、C2Ca2,研究改良剂(生物质炭C0∶0kg/hm2、C1∶758kg/hm2、C2∶1515kg/hm2和过氧化钙Ca0∶0kg/hm2、Ca1∶61kg/hm2、121kg/hm2)对红壤旱地碳库、微生物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单施和配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壤旱地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且效果优于单施过氧化钙.C2Ca0、C2Ca1和C2Ca2处理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显著.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对提高碳库管理指数均有较好的效果,0~10cm和10~20cm土层分别平均增加了11.09%、14.07%.(2)添加生物质炭对红壤旱地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对0~10cm土层土壤酶的影响较10~20cm土层明显;配施(C2Ca2)明显提高红壤旱地淀粉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C1Ca1明显提高红壤蔗糖酶活性,增加约66.13%.(3)施用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均有利于红壤旱地作物产量的提高,在定位试验初期随着年际推移产量增加,单施生物质炭对红薯产量效果优于单施过氧化钙,且配施效果更好.总之,施加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有机碳组分,提高土壤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有效增加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红壤旱地 改良剂 有机碳 微生物活性 作物产量
袁颖红 张文锋 周际海 芮绍云 樊后保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88-101
2016-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