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强震观测的混凝土拱坝模态参数识别

大坝强震观测是利用安装在大坝和自由场上的强震仪,测量的”大坝-水库-地基”系统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振动观测数据.我国西部水利开发中面临的高坝、大库、强震级的现状,使得大坝的强震观测愈加受到重视.基于混凝土坝的强震观测进行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可为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健康诊断和动力模型修正提供基础.根据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模态参数识别,是结构动力学的核心课题之一,现有的方法众多.地震激励下的”拱坝-水库-地基”结构系统复杂,模态密集、自由度高,外界干扰强.基于强震观测进行混凝土拱坝模态参数识别,急需对合理方法的选取问题进行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强震观测的混凝土拱坝模态参数识别问题.基于Pacoima拱坝的三次强震数据,采用”输入输出型”的ARX(Auto-Regressive Exogenous)模型法和”仅考虑输出”的频域类增强型频域分解法(EFDD)和时域类随机子空间法(SSI-Data)分别对Pacoima拱坝的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通过将各种方法的模态识别结果,以及有限元计算的模态参数结果进行比较,对各种识别方法的精度、计算效率进行了对比.此外,文章还研究了是否考虑地基自由场观测情况下,模态参数识别结果的差异.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基于强震观测的混凝土拱坝模态参数识别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混凝土拱坝 强震观测 模态识别 随机子空间法 频域分解法 地基自由场

仝飞 程琳 杨杰 郑东健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 710048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 710048;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

国内会议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65-74

2016-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