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态下的沙坪数字化基建管控
当前的水电工程建设中将水电项目划分为各单位(单项)工程,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齐头并进,但各单位、各标段、各专业无形之间形成了”独立体制”壁垒,导致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不畅,资源调度不合理,建设公司全局掌控力度不佳等问题,而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础的”互联网+”形态极大地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与水电建设行业的全面融合,通过”互联网+”把传感器、控制件、云端和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人与云端、云端与控制件、控制件与传感器的全面连接,形成了对原有水电建设监管思路的破壁与重建,将传统水电建设的硬性监管模式转变为满足工程个性的智慧型监管模式.沙坪公司结合自身工程特点,以混凝土生产工序和3D数字厂房为突破口,先后完成了拌和楼的网络化升级改造、施工车辆的物料绑定、作业人员的追踪定位、大数据计算平台的集成研发,打破了原有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的单线生产体制,形成了以云服务平台为核心,混凝土质量风险自动识别的智慧化服务体系,实现以自动打料生产、合理化运输分配、全过程仓面浇筑监控.同时结合3D数字厂房的开发,有效地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减少物料的浪费率,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决策管理智能化.沙坪智慧建设平台的成功应用确保了沙坪二级水电站的投资、质量、进度的三维可控,为大渡河流域电站的智慧开发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水电站 基建工程 监管模式 互联网
杨庚鑫 晋健
国电大渡河沙坪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四川 峨边 614300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91-400
2016-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