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技术进步偏向性会存在跨国传递吗?

本文通过引入包含国内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技术的生产函数,构建内生技术进步模型,阐释技术进步偏向性在南北国家间的传递机制,模拟要素察赋与技术进步偏向的不同适配程度下,国外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带来的要素结构的演变路径,由要素结构调整效应、要素察赋结构升级效应引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部门的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变迁路径,以及中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演变规律。 本研究揭示了中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来源,对中国在技术引进和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劳动要素相对充裕的中国却长期呈现资本偏向性的技术特征,根本原因在于引进技术与本国要素结构的非匹配性导致了中国直接复制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而没有根据自身的要素察赋结构选择适宜的技术,从而造成引进技术应用效率低下和劳动要素收入份额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及企业在引进国外前沿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引进技术特质与本国当前技术水平以及要素察赋结构的适配程度,这不仅能降低技术的引进应用成本,而且可以利用技术偏向性与要素结构的互动作用,推动本国要素结构升级,引导技术进步朝本国充裕生产要素的方向发展,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 技术进步 偏向性 跨国传递

焦翠红 董直庆 王林辉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241

国内会议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6年年会

北京

中文

488-512

2016-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