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针灸干预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是处于血糖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机体糖代谢正常发展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其中IGT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若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则危险性更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其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处于患病的高风险状态,如果及时干预,减少或改善糖尿病危险因素,可减少35%~60%的发病,这是减少糖尿病发生、避免糖尿病危机的关键.糖尿病前期应当归属于中医”脾瘅”、”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篇》云:”帝曰:病有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针灸治疗消渴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世界上最早的消渴病针灸治案记载.针灸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
糖尿病 针灸治疗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闫冬雪 刘亚丽
山西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成立暨首届全国内分泌学术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561-563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