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基础教育人文学科课程教材比较及思考
2014年3月在台湾出现的以反”两岸服贸框架协议”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新太阳花学运”,引起了两岸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追溯其发生原因时,人们普遍注意到,是否与一个时期以来的台湾某些”台独”鼓吹者所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有关呢.因为所谓”新太阳花学运”的主要成员的年龄结构正与接受”去中国化”教育的时间段相吻合.此一时间段内,从李登辉公然脱下假面具抛出”两岸一边一国论”,开始实施”去中国化”教育;陈水扁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张旗鼓地从课纲到教材的”台独化””去中国化”;马英九当局虽有”课纲”微调,但也遭到违法违纪者的无理抵制.期间经历了17年以上的时间,以当初年龄5到10岁来算,至今是22到27岁,正与”新太阳花学运”主要成员的年龄相符.所以,对于一个时期以来的台湾义务教育的教材研究,引起了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和同仁的重视,将”两岸义务教育人文学科课程教材比较”列为2014年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将简略报告这一研究的结果及其思考.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包括两岸课程教育专家和相关学科学术研究家,加强对台湾相关课程教材和学术专题的深入研究,在坚持”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五来讨论课纲的修改和编写、修订教材,探讨共同合作编写相关课程的可行性,应当重视两岸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 人文学科课程 教材编写 学术交流 两岸合作
王耀华 郭小利 赖瑞云 赵建群
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11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