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原菌4号生理小种侵染特性的研究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维管束坏死的重要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着世界香蕉种植产业.了解香蕉枯萎病原菌的侵染特性是该病害防治的重点之一.为了跟踪观察该病原菌在香蕉根、球茎以及假茎组织中的侵染与定殖特性,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株FJAT-3076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化,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化子FJAT-3076-T2.转化子FJAT-3076-T2与野生型菌株FJAT-3076的致病性无明显差异,接种24 d时,香蕉植株的发病率均为100%.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跟踪观察了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后3~10 d,植株的假茎及叶片未表现任何症状,但少许须根出现褐变,此时可观察到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从幼根表细胞侵入,而且在褐变根组织内可观察到菌丝体的存在,但其他部位未检测到发荧光的菌丝;到第17天时,接种转化子及野生型菌株的植株下层叶片大部分黄化,球茎部有1/2的褐变,此时在根、球茎部及假茎部均可观察到发荧光的菌丝体;到第24天时,植株死亡,球茎部有3/4以上的组织褐变,此时在根、球茎部及假茎部均可观察到荧光的菌丝体,但叶部未观察到发荧光菌丝体.部分菌丝体扩展到假茎组织并在细胞间隙伸展,还有部分菌丝沿着木质部导管向上伸展.整个侵染过程,在根及假茎维管束组织中都可观察到分生孢子的存在.同时发现,在接种24 d时,香蕉的根、球茎及假茎组织的枯萎病菌的分布密度差异明显:在假茎部菌丝的密度最高,其次是根部,而球茎部的菌丝相当稀少.因此,若能有效阻止病原菌从球茎部侵染至假茎部,可推迟或降低该病害的发生.
香蕉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侵染特性 绿色荧光蛋白
肖荣凤 刘波 朱育菁 李燕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州350003
国内会议
泰安
中文
88-88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